钱珊珊眨巴着明亮的眼睛,轻轻“哦”了一声,似懂非懂地点点头。
不多时,王小北回到家,只见小西已经将煮豆浆的大锅挪了下来,正目不转睛地盯着锅里面。
见王小北走来,小西好奇的问:“哥,这真能做出豆腐来吗?”
“当然可以了,煮了多长时间?”
王小北知道豆浆要是不煮熟了,可是会死人的。
“刚端下灶。”小西答道。
王小北看了一下,锅里最上层还没有结油膜,显然是才拿下来。
现在时间还早,除了王小北,就王梅和小西小菊在家,王家和、张美英和大哥还在上班。
“你们想不想喝豆浆?”王小北看着小西和大姐问道。
“行!”王梅笑嘿嘿的点头。
在城里,豆浆很常见,早餐店就有的卖,但对农村人来说却是很难喝的到。
“那拿点糖出来,先给你们冲一碗,然后做豆腐。”
王小北说着,王梅就拿出一个大搪瓷缸,朝里面撒了一点白糖进去,然后放在一边。
王小北舀起豆浆倒进搪瓷缸。
然后几个人美滋滋的喝了起来。
白开水加糖都能喝出滋味,更何况豆浆。
王小北尝了一口,就递给王梅,继续照看着豆腐。
等豆浆凉了点,他用筷子轻轻挑出浮于表面的油膜,挂在门口风干。
接着,他拿出一个干净的盆,以纱布滤去豆渣,只留下豆浆,然后加入石膏搅拌起来。
已经在空间实践过,王小北对要多少温度,放多少石膏已经心里有数。
当盆中的豆腐开始凝结之后,他迅速将豆腐舀到杜大爷做的木质模具里面,里面早已经垫着一层纱布。
舀完之后,用纱布全部包起来,然后盖上盖子,最后再压了一块大石头。
很快,黄浆水就流出来,滴在下面放着的大木盆。
其实豆腐很好做,关键要知道原理。
唯一麻烦一点的就是压豆腐的磨具不好弄,舀豆浆的时候要好几个盆。
幸好王梅早就洗好了,不然王小北肯定手忙脚乱的。
不过当看到模具中豆腐逐渐成型,王小北也是十分有成就感。
压了差不多半个小时,豆腐不怎么滴水了。
王梅伸手在豆腐上摸了摸,满脸惊讶的道:“小北,你这是跟谁学的打豆腐啊?”
她边说着,边掰了一小块放入口中,然后笑眯眯的道:“嗯,是豆腐的味!”
“我,我也要试试!”
小西早已经按捺不住,也连忙弄了一点。
王小北见状,拿起刀,从豆腐上切下一小块放进碗中,淋上酱油、芝麻油,再撒些辣椒末,一番捣拌后,吃了起来。
不错,豆香醇厚,好吃。
做出来的豆腐差不多有九斤的样子,如果想吃嫩一点的,还可以少压一会。
王小北在家里做出了豆腐的事,很快就传遍整个大院,引来众人的围观。
雷大妈望着眼前的豆腐,惊奇的道:“小北,这豆腐真是你做的?”
“没错,雷大妈,你尝尝看!”
王小北切了一块豆腐下来,然后再切成方块丁,让大家都尝尝。
不是他小气。
鱼是钓的,猪血和骨头是找借口托人买来的,也可以不赚他们的钱。
可这黄豆面,每斤就要2毛多,比面粉还贵,自然不能那么大方。
刘慧也尝了一口,赞叹道:“哎呀,这味道跟在菜市场卖的一模一样!你是怎么学会的呀?”
周围的人都是竖起耳朵,好奇的看过来。
一群孩子们盯着豆腐,虽然也很想吃,却不好意思开口要。
王小北微微一笑,故作神秘道:“婶子,其实打豆腐说穿了也不难,卤水点豆腐嘛,关键是放多少石膏和温度。”
“我们公社里有位磨豆腐的老师傅,我常去他那儿看,边看边问,时间久了自然就学会了。”
当然,这只是王小北的搪塞。
不论是公社打豆腐的还是城里打豆腐的,在公私合营前都是私人干的。
即使现在合营了,怎么打豆腐也绝不会轻易外传。
刘慧听完,笑盈盈地转向身旁的钱承福,调侃道:“老钱啊,你这书呀读的还不如小北呢。”
钱承福听到这话,嘴角仅轻轻扬起一抹淡笑。
一旁的杜大妈吃完豆腐,满脸笑容地插话道:“小北,这玩意儿做起来是不是挺麻烦的?能不能也给大妈做一点呀?”
王小北听完,心里一笑。
他心中早有预料,自己会做豆腐的事传出去,大院的人肯定会让自己帮忙。
他没有推辞,淡淡道:“杜大妈,其实这东西做起来倒不复杂,只是时间比较长,费锅。”
“这样吧,哪家要是想做的,家中把黄豆面煮开,我教你们怎么去做,压豆腐的磨具是杜大爷做出来的,大家伙儿一块儿用。”
打豆腐的技术,王小北并不介意传出去。
都是一个大院子的,只有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,自家也不会那么突出。
再者,如果全部他自己来做,费时费力不说,还可能搭上材料成本。
一个人也就算了,四合院里这么多人,这豆腐是送还是不送?
送吧,那很吃亏,可要是不送,难保不会被别人说小气。
所以还不如教大家自己打豆腐。
众人听到这话,都是一脸惊讶。
这可是做豆腐的手艺啊,竟然就这么教他们了?
当然,没有会拒绝。
雷大妈琢磨了一下,点头道:“行,我今天刚买的豆腐,过两天咱就一块儿动手,我家正好有个大铁锅。”
“好,到时候咱们一块做豆腐!”
“对,等小北教我们。”
众人异口同声,纷纷表示赞同。
说好之后,众人陆续散去。
王小北看着他们的身影,嘴角勾起满意的微笑。
随后,他将事情交给王梅,自己回了屋,心里琢磨着一件事。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